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急到跺脚,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4 23:36:36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描写潮水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提升语言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

二、教学重点:

- 理解并积累描写潮水的优美语句。

- 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潮水的气势。

三、教学难点:

- 感受作者在描写中所传达的情感,体会文字背后的力量与美感。

四、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潮水视频、图片)

- 课文朗读音频

- 学生预习任务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钱塘江潮水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一起走进这篇充满力量的文章。”

(二)复习回顾(5分钟)

1. 回顾上节课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潮水?

(时间顺序:从潮来前到潮来时再到潮退后)

2. 提问:“文中哪些词句最能体现潮水的壮观?”

引导学生说出“闷雷滚动”、“山崩地裂”、“白线横贯江面”等关键词。

(三)深入研读(20分钟)

1. 分段品读

分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3—5段,每组负责一段,找出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如画图、朗读、表演等)。

2. 重点分析

-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过程。

-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强调比喻的运用,让学生体会作者将潮水比作战马的气势。

-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分析拟声词的使用,感受声音的震撼力。

3. 朗读训练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感情的表达。

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联系生活实际

提问:“生活中有没有让你感到震撼的场面?你是怎么描述的?”

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经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 写作迁移

布置小练笔:“请用几句话描写你见过的最壮观的景象,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节日活动。”

要求: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

(五)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钱塘江潮水的壮丽,还学会了如何用优美的语言去描绘我们看到的景象。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用文字记录下美好的瞬间。”

(六)布置作业(5分钟)

1. 背诵课文第3—5段,体会语言的美感。

2. 完成小练笔,下节课展示交流。

六、板书设计:

```

潮来前:风平浪静

潮来时:白线——奔腾——山崩地裂

潮过后:余波未平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声

写作方法:按时间顺序、细致描写

```

七、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注重语言积累与表达训练,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在朗读指导方面仍需加强,部分学生朗读时情感表达不够充分,今后应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