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异常,其特征是动脉与静脉之间缺乏毛细血管网,形成直接的异常连接。这种结构不仅增加了局部血流压力,还可能导致出血、癫痫、头痛以及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已成为AVM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规范临床实践、提高诊疗水平,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国内临床经验,特制定本《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本共识由国内多位神经介入、神经外科、影像学及神经内科领域的专家共同编写,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实用、可操作的指导建议,涵盖AVM的诊断、术前评估、治疗策略选择、手术操作规范、术后管理及随访等方面内容。
在诊断方面,磁共振成像(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仍是目前最准确的检查手段。MRI能够清晰显示病变范围、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周围脑组织情况,而DSA则能提供详细的血管解剖信息,是介入治疗前必不可少的评估工具。
对于治疗策略的选择,需根据AVM的大小、位置、供血动脉数量、引流静脉类型、是否合并出血或癫痫等因素综合判断。介入治疗主要包括栓塞术、球囊闭塞术及联合治疗等方法。其中,栓塞术是当前最常用的治疗方式,通过导管将栓塞材料注入畸形血管团,以减少血流量、降低破裂风险,并为后续手术或放疗创造条件。
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如液态栓塞剂(如Onyx)、颗粒性栓塞材料(如PVA微粒)或弹簧圈等,同时注意避免误栓正常脑组织。术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状态,必要时进行实时影像引导,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术后管理同样至关重要。患者需在术后住院观察一段时间,密切监测神经功能变化,预防并发症如脑出血、脑梗死或栓塞后综合征。同时,应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本共识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建议在多学科团队协作下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此外,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如新型栓塞材料的应用、影像导航技术的进步以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引入,未来AVM的介入治疗将更加精准、安全和高效。
总之,《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诊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希望广大临床医生能够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本共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