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课文读书笔记】《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朴实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童年时期对一位普通保姆——阿长的回忆。这篇作品不仅刻画了一个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也寄托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对人性的思考。
文章开头,鲁迅以一种略带调侃的语气介绍了阿长这个人物。她是一个“黄胖而矮”的妇人,名字叫长妈妈,但因为“阿”字在当时是常见的称呼,所以大家都叫她“阿长”。从她的外貌到行为,都显得有些粗俗,甚至有些迷信,比如她会讲“人肉可治百病”之类的话,这让年幼的鲁迅感到既好奇又困惑。
然而,在后来的叙述中,鲁迅逐渐展现出对阿长的敬重与感激。特别是当他在北京求学时,因渴望得到《山海经》这本书,却始终无法买到,阿长得知后,竟然不辞辛劳地跑遍街巷,终于买到了一本木刻版的《山海经》。这件事让鲁迅深受感动,从此对阿长有了新的认识。他意识到,尽管阿长文化水平不高,但她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愿意为别人付出努力。
通过这件小事,鲁迅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在于他的知识多少或社会地位高低,而在于他是否真诚、善良,并愿意为他人着想。阿长虽然平凡,但在鲁迅心中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长辈。
此外,文章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却能打动人心。鲁迅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故事,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这种写作风格也体现了鲁迅一贯的文学风格——既有批判精神,也有温情脉脉的一面。
总的来说,《阿长与〈山海经〉》不仅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更是一篇关于人性、亲情与成长的作品。它让我们明白,生活中最珍贵的东西往往来自于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人和事。阿长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保姆,但她的善良与真诚,却深深影响了鲁迅的一生。这篇文章也提醒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珍惜身边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