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王猛为京兆尹》原文及译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历史散文和人物故事,它们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文化,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言文水平。其中,《王猛为京兆尹》便是这样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这篇文章讲述了东晋时期名臣王猛担任京兆尹期间的治理事迹,展现了他公正严明、体恤百姓的为官之道。
原文:
王猛为京兆尹,政令严明,不避权贵。时有豪强子弟,恃势凌人,民多怨之。猛乃设法捕其人,置之于法。于是豪强敛迹,不敢复犯。又尝出巡,见一老者负薪而行,问其故,对曰:“家贫不能供子学。”猛悯之,命左右给钱以助其子。由是百姓感德,皆称其贤。
译文:
王猛担任京兆尹时,制定的政令非常严格,不畏惧权贵势力。当时有一些豪门贵族的子弟,仗着自己的权势欺压百姓,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王猛便想办法逮捕了这些人,依法处置。从此以后,那些豪强都不敢再胡作非为了。有一次,王猛外出巡视,看到一位老人背着柴火艰难前行,便问他原因,老人回答说:“家里贫穷,无法供孩子读书。”王猛听了很同情,就让身边的人给他一些钱,帮助他的孩子上学。因此,百姓们都十分感激他,称赞他贤能。
文章解析:
《王猛为京兆尹》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精炼,语言简练,生动地刻画了王猛作为一个清官的形象。文章通过两个具体事例——惩治豪强、资助贫苦家庭的孩子——来表现他执法如山、心系百姓的品质。这些行为不仅体现了他作为官员的责任感,也反映了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
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从中体会到古代士大夫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它也启发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应具备公平正义、关爱弱势群体的价值观。
结语:
《王猛为京兆尹》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文章。它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通过对古人智慧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并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正义与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