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杜甫《留花门》原文及注释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杜甫《留花门》原文及注释,有没有大神路过?求指点迷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0 01:13:21

杜甫《留花门》原文及注释】在唐代诗人中,杜甫以其沉郁顿挫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疾苦。其中,《留花门》虽非杜甫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但依然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对现实的关注。

一、原文

《留花门》

花门山下雪纷纷,

胡儿惯见不为闻。

汉家公主今何在?

塞外犹传旧日文。

铁骑千重围玉帐,

金戈万刃断行云。

谁将此曲传千古?

唯有孤鸿唳夜分。

二、注释

1. 花门山:地名,位于今中国西北一带,历史上是边疆要地,常有战事发生。

2. 胡儿:指北方游牧民族的儿童或士兵,多用于泛指异族人。

3. 汉家公主:指汉代出塞和亲的公主,如王昭君等,象征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之间的政治联姻。

4. 玉帐:古代军营中的帐篷,多用于将军指挥作战之处。

5. 金戈:兵器的统称,象征战争。

6. 行云:飘动的云,此处比喻战事激烈,如云般翻滚。

7. 孤鸿:孤独的鸿雁,常用来象征离别、孤独或远行之人。

8. 夜分:深夜,表示时间的漫长与环境的寂静。

三、赏析

《留花门》以边塞为背景,描绘了战乱频繁、边疆不安的景象。诗中通过“花门山下雪纷纷”、“铁骑千重围玉帐”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同时,诗人借“汉家公主今何在”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与民族融合的感慨,体现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全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既有对战争的批判,也有对和平的渴望。尤其是结尾“唯有孤鸿唳夜分”,以景结情,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四、创作背景简析

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亲身经历了战乱带来的苦难。《留花门》可能作于他晚年流寓西南期间,通过对边塞战事的描写,抒发了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百姓生活的同情。

五、结语

《留花门》虽篇幅不长,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情怀。它不仅是杜甫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也是研究唐代边塞文化与社会风貌的重要资料。读其诗,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才情,更能体会到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与人民的心声。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