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鼠吃奶酪中班数学教案】一、活动名称:小老鼠吃奶酪
二、适用年龄:中班(4-5岁)
三、活动目标:
1. 通过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认识和区分“多”与“少”的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合作与分享的乐趣。
四、活动准备:
- 教具:小老鼠头饰若干、奶酪图片若干(分为“多”、“少”两种数量)、小篮子若干、数字卡片(1-5)
- 环境布置:设置一个“老鼠洞”场景,摆放“奶酪”作为游戏道具
- 音乐:轻快的背景音乐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扮演一只可爱的小老鼠,用夸张的动作和语气讲述:“今天我饿了,想去吃奶酪!可是我的好朋友也想吃,我们该怎么分呢?”
提问幼儿:“你们觉得小老鼠应该吃多少奶酪呢?是多吃一点还是少吃一点?”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多”和“少”的概念。
2. 游戏活动:小老鼠找奶酪(15分钟)
玩法说明:
- 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一名“小老鼠”,其他幼儿扮演“奶酪”。
- 教师出示两组不同数量的奶酪图片,一组多,一组少。
- 每组“小老鼠”需要根据指令去“取”相应数量的奶酪(如“请拿比老师少的奶酪”或“请拿比老师多的奶酪”)。
- 完成后,幼儿互相检查是否正确,并说出自己拿了几个。
教师在过程中适时引导幼儿使用“多”和“少”进行表达,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自己的选择。
3. 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展示不同的奶酪数量图片,让幼儿进行配对游戏。例如:
- “哪一堆奶酪比这一堆多?”
- “哪一堆奶酪比那一堆少?”
通过操作实物或图片,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多”与“少”的相对关系。
4.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提问:
-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 “你最喜欢哪个游戏?为什么?”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表扬积极参与的幼儿。
六、活动延伸建议:
-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奶酪”拼图或配对卡片,供幼儿继续探索。
-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多”与“少”的例子,如水果、玩具等。
七、活动反思:
本节课以“小老鼠吃奶酪”为情境,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通过游戏和操作,幼儿能够直观地理解“多”与“少”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层次的比较方式,如“最多”与“最少”,以拓展幼儿的数学思维。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设计,内容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旨在通过趣味化教学提升幼儿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