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急!求解答,求此刻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5 03:14:13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惆怅(chóu)炽热(zhì)倔强(jiàng)

B. 酝酿(niàng)菡萏(hàn)骄横(héng)

C. 瞥见(piē)花瓣(bàn)拮据(jū)

D. 咫尺(zhǐ)谦逊(xùn)蹒跚(pán)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他虽然年纪小,但是工作认真负责。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C. 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D. 这本书的内容和插图都非常精美。

3. 下列诗句中,与“人生自古谁无死”情感基调最相近的是( )

A.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B. 《孙权劝学》出自《资治通鉴》,作者是司马光。

C.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

D. 《老王》是杨绛的作品,描写了一个普通人的善良与命运。

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他像一只倔强的小牛。”——比喻

B. “春风十里,不如你笑。”——拟人

C. “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拟人

D. “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夸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黄河颂》的作者是__________。

2.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__________。

3. 《邓稼先》的作者是__________。

4.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岳飞的《满江红》。

5.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__________。

6. 《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诫子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

8. 《紫藤萝瀑布》的作者是__________。

9. 《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__________。

10. 《台阶》的作者是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父亲的背影,是那样熟悉又那样陌生。记得小时候,我总爱趴在父亲的背上,听他讲那些古老的故事。那时的他,总是精神抖擞,步伐稳健。可如今,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背影不再挺拔,脚步也变得缓慢。每次看到他的背影,我心中便涌起一阵酸楚。

1. 文中“父亲的背影”象征着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提到“我总爱趴在父亲的背上”,这表现了“我”对父亲怎样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全文,分析“背影”在文中起到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

2. 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题思想。(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家书抵万金”说明了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诗中“白头搔更短”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30分)

请以“难忘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A

3. D

4. B

5. B

二、填空题

1. 光未然

2. 都德

3. 杨振宁

4. 岳飞

5. 李白

6.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7. 诸葛亮

8. 宗璞

9. 萧红

10. 李森祥

三、阅读理解

(一)

1. 父亲的背影象征着父爱、成长以及时间的流逝。

2. 表现了“我”对父亲的依恋和亲密关系。

3. “背影”贯穿全文,是情感的载体,体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4. 表达了作者对父亲年迈、衰老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二)

1. 杜甫

2. 拟人

3. 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思念亲人的情感。

4. 表明战乱频繁,书信难得,表达思乡之切。

5. 反映了诗人因忧国忧民而愁苦、焦虑的心理状态。

四、作文(略)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