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分数除法(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 难点: 理解分数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彩色纸条、练习题卡。
- 学生:直尺、铅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题:“小明有6米长的绳子,他想平均分成3段,每段有多长?”引导学生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引出“整数除法”的概念。接着提问:“如果小明有3/4米的绳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是多少?”从而引出分数除法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5分钟)
(1)动手操作,理解意义:
教师分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纸条,长度为3/4米,让学生将纸条对折一次,观察每段的长度。通过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3/4米分成2段后,每段是3/8米。
(2)归纳规律,总结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3/4 ÷ 2 = 3/8,这个结果是怎么得到的?通过讨论,得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将分子除以整数,分母保持不变。即:
$$
\frac{a}{b} \div c = \frac{a}{b \times c}
$$
但要注意,当分子不能被整除时,需要进行约分处理。
3. 巩固练习(15分钟)
(1)基础题:
① 5/6 ÷ 2 = ?
② 7/9 ÷ 3 = ?
③ 2/5 ÷ 4 = ?
(2)拓展题:
① 小红有2/3千克的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千克?
② 一块布长5/8米,剪成每段3/4米,可以剪几段?
(3)小组合作:
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出题并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4.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数除法的基本方法,并提醒学生在计算时注意约分和单位的统一。
5. 布置作业(2分钟)
- 完成课本第32页“练一练”第1、2、3题。
- 自编一道分数除法的应用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六、板书设计:
```
分数除法(第一课时)
分数 ÷ 整数 = 分子 ÷ 整数,分母不变
例:3/4 ÷ 2 = 3/(4×2) = 3/8
注意事项:
1. 分子能被整除时直接计算;
2. 否则要约分;
3. 注意单位统一。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结合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在练习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大部分能够掌握基本计算方法。但在拓展题中,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在后续课程中加强训练与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