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登泰山记》原文、课下注释、翻译【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登泰山记》原文、课下注释、翻译【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真的急死了,求好心人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4 12:28:09

《登泰山记》原文、课下注释、翻译【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一、原文: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栏,其级七千有余。古时登山者多循此道。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界处,是谓“阴阳界”。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可坐数百人。其上多松,疏密相间,如画。

稍西,日已暮,望远山如黛。稍东,天光渐开,云气蒸腾。山势陡峭,石阶曲折,行数里,始至南天门。南天门下有石坊,题曰“天阶”。过此,山势愈险,路愈窄,遂止于中天门。夜宿于山寺。

明日,五更起,披衣而行。山中寒甚,风声如虎啸。行三十里,至日观峰。日观峰在泰山之巅,为观日出最佳之地。鸡鸣时,东方既白,霞光初现。须臾,红日跃出云海,光芒万丈,照耀天地。众皆欢呼,感叹不已。

既而,日出后,观其景,山色空蒙,云雾缭绕,气象万千。余与同游者共赏此奇景,心旷神怡,不觉日暮。遂下山,经十八盘,复至泰安城。

二、课下注释:

1. 乾隆三十九年:清朝乾隆帝在位的第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

2. 乘风雪:冒着风雪前行。

3. 齐河、长清:地名,位于山东境内。

4. 长城之限:指古代长城的界限,此处泛指边界。

5. 丁未:干支纪年中的一个日期,即农历十二月初一。

6. 知府朱孝纯子颍:地方官员朱孝纯的儿子,名叫子颍。

7. 南麓:泰山的南面山坡。

8. 级:台阶。

9. 阳谷、阴谷:山的南坡和北坡。

10. 阳谷入汶,阴谷入济:山南的溪流注入汶水,山北的溪流注入济水。

11. 阴阳界:山的南北分界处。

12. 石坊:石制的牌坊。

13. 天阶:传说中通往天界的阶梯。

14. 中天门:泰山中段的一个重要地点。

15. 五更:古代夜间分为五更,五更约相当于凌晨三到五点。

16. 日观峰:观赏日出的最佳位置。

17. 十八盘:泰山的一段陡峭山路,共有十八个弯道。

三、翻译: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出发,顶着风雪,经过齐河、长清,穿过泰山西北的山谷,越过长城的界限,到达了泰安。这月的丁未日,我和知府朱孝纯的儿子子颍从泰山的南坡开始攀登。走了四十五里,沿途都是用石头砌成的护栏,台阶多达七千多级。古代登山的人大多走这条路线。

泰山的南坡,汶水向西流去;北坡,济水向东流去。南坡的溪流都汇入汶水,北坡的溪流都汇入济水。在南北两坡的交界处,就是所谓的“阴阳界”。山上多石头,少泥土。石头呈青黑色,大多平整方正,可以容纳几百人。山顶上有很多松树,疏密有致,如同一幅画卷。

稍微往西走,太阳已经落山,远处的山像墨色一样。再往东看,天空渐渐明亮,云气升腾。山势陡峭,石阶曲折,走了几里,才到达南天门。南天门下有一座石牌坊,上面写着“天阶”二字。过了这里,山势更加险峻,道路更加狭窄,于是我们在中天门住宿。

第二天,五更天就起床,穿上衣服出发。山中非常寒冷,风声像老虎吼叫一样。走了三十里,到了日观峰。日观峰位于泰山的最高处,是观看日出的最佳地点。鸡叫的时候,东方已经泛白,霞光刚刚出现。不久,一轮红日从云海中跃出,光芒万丈,照亮了天地。大家纷纷欢呼,感到非常惊讶和激动。

太阳升起之后,景色更加壮丽,山色朦胧,云雾缭绕,景象万千。我和同行的人一起欣赏这奇妙的景色,心情愉快,不知不觉到了傍晚。于是下山,经过十八盘,回到泰安城。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