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每回梗概】《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全书以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纷争与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之作,以下是对每一回内容的简要概括,便于快速掌握整部作品的脉络。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关羽、张飞在涿郡桃花村结为异姓兄弟,誓同生死。三人投军讨伐黄巾贼,初次出战便立下战功,展现出非凡的英勇。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官
刘备因功升官,却因不满朝廷腐败而辞官。张飞因怒打督邮,被革职。同时,朝中权臣与宦官勾结,祸乱朝政,引发更大的动荡。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董卓进京,废少帝,立献帝,独揽大权。他收买吕布,杀丁原,掌控京城。此回展现了权谋与背叛的开端。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 求贤令曹操发令
董卓专权,废掉汉少帝,改立陈留王为帝。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开始崭露头角,广招贤才。
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兴兵 破关卒曹操迎驾
各地诸侯响应曹操的号召,起兵讨伐董卓。曹操率军迎驾,但董卓挟持天子西迁长安,局势更加复杂。
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董卓火烧洛阳皇宫,残害百姓。孙坚在宫中得到传国玉玺,却未交还朝廷,埋下隐患。
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河北袁绍与公孙瓒争夺地盘,孙坚则南下攻打刘表。各路势力纷纷崛起,战争不断。
第八回: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曹操与刘备对坐饮酒,论天下英雄,暗中试探。关羽趁机攻城,斩杀车胄,助刘备脱身。
第九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曹操迎献帝至许昌,定都于此,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吕布趁夜偷袭徐州,局势再度紧张。
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兵 报父仇曹操兴师
马腾为报父仇,起兵反曹,却被曹操击败。曹操亲自出征,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势力。
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孔北海寿亭侯破黄巾
刘备救援孔融于北海,展现其仁义之风。孔融虽败,但其忠义精神令人敬佩。
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陶谦三让徐州给刘备,刘备却婉拒。曹操与吕布展开激烈战斗,双方互有胜负。
第十三回:李傕郭汜大交兵 李傕劫天子大臣
董卓死后,其部将李傕、郭汜内斗,导致朝廷动荡,天子被劫,朝政混乱。
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刘皇叔领豫州牧
曹操再次迎天子于许昌,势力日益壮大。刘备则被任命为豫州牧,开始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江东起兵
太史慈与孙策在江东激战,孙策勇猛无敌,逐渐成为一方霸主。
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走宛城
吕布在辕门射戟,震慑众人。曹操兵败宛城,险些丧命,显示出其运筹帷幄中的危机四伏。
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军 袁本初官渡设伏
袁绍率七万大军进攻曹操,双方在官渡对峙。曹操以少胜多,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第十八回:贾诩献计离间袁绍 张绣降曹
贾诩劝袁绍与曹操相争,张绣归顺曹操,使曹操实力大增。
第十九回:曹操兵退赤壁 周瑜火烧连营
曹操南征荆州,欲一统天下。周瑜联合诸葛亮,设计火攻,火烧曹军水寨,曹操大败。
第二十回:孔明借东风 周瑜三气周瑜
诸葛亮借东风,助周瑜火攻成功。周瑜多次设计陷害诸葛亮,皆被识破,最终气死。
第二十一回:曹操平定汉中 刘备取西川
曹操占领汉中,刘备则夺取益州,势力迅速扩张,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第二十二回:关羽失荆州 诸葛亮治蜀
关羽因骄傲轻敌,失去荆州,导致刘备伐吴失败。诸葛亮治理蜀国,恢复国力。
第二十三回:白帝城托孤 刘备病逝
刘备在白帝城病重,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嘱咐其辅佐刘禅。
第二十四回:诸葛亮七擒孟获 南蛮归心
诸葛亮南征南中,七次擒获孟获,最终使其心服,稳定西南边疆。
第二十五回:五丈原诸葛陨星 姜维继志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姜维继承其遗志,继续北伐,但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的目标。
第二十六回:司马昭弑君篡位 三国归晋
司马氏逐渐掌控曹魏政权,最终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结束三国时代。
以上是《三国演义》每回的简要梗概,涵盖了主要人物、关键事件和重要转折点。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整部小说的结构与主题,感受那个英雄辈出、风云变幻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