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机构中,公共卫生间不仅是患者和工作人员日常使用的重要场所,更是体现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窗口。为保障环境卫生、预防交叉感染、提升整体服务形象,特制定本《医院公共卫生间卫生管理规范》。
一、管理职责与责任分工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卫生管理小组,负责公共卫生间日常清洁、消毒及监督管理工作。保洁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各类清洁用品的使用方法和消毒流程,确保操作规范、安全有效。同时,各科室负责人应配合监督本区域内的卫生间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二、清洁与消毒要求
1. 每日定时清洁:根据人流量大小,安排不少于两次的全面清扫,重点清理地面、墙面、便池、洗手台等易污染区域。
2. 定期深度消毒: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消毒剂对卫生间进行彻底消毒,特别是门把手、水龙头、冲水按钮等高频接触部位,应做到“随脏随清,随污随消”。
3. 垃圾处理规范:垃圾桶应每日清理并更换垃圾袋,避免异味和蚊蝇滋生。废弃口罩、医疗废物等特殊垃圾必须按分类要求处理,严禁混入普通垃圾。
三、设施设备维护
1. 设备检查与维修:定期检查水龙头、马桶、通风系统等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发现故障应及时报修,确保正常使用。
2. 保持通风良好:卫生间内应配备有效的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减少异味积聚。
四、使用行为规范
1. 文明如厕宣传:在卫生间内张贴温馨提示,引导患者及家属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意涂鸦。
2. 设置监督机制:鼓励患者和员工对卫生间卫生状况提出意见或建议,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
五、应急处理措施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暴发),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加强卫生间清洁频率,增加消毒频次,并对相关区域进行封闭管理,防止疫情扩散。
六、考核与奖惩制度
医院将定期对各区域卫生间卫生情况进行检查评比,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对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奖励;对卫生不达标、整改不力的单位或责任人,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或处罚。
通过严格执行本规范,医院可有效提升公共卫生间环境质量,营造整洁、舒适、安全的就医氛围,进一步增强患者满意度和医院整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