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考试中,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为考查学生理解能力与逻辑思维的重要题型,占据了相当大的分值比例。这一部分不仅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对信息筛选、逻辑分析以及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要求。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通常选取的是具有较强思辨性、学术性和现实意义的文章。这些文章内容涉及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等多个领域,旨在考察学生对复杂信息的把握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水平。
从题目设置来看,这类阅读题往往包括多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关键语句的把握以及作者观点的识别;而主观题则更注重考生对文本结构、论证方式及思想内涵的深入分析。例如,可能会要求考生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或结合自身经历对文中论点进行评价。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阅读训练:通过大量阅读各类论述类文章,提升对不同文体的适应能力,熟悉常见的论证结构与表达方式。
2. 掌握解题技巧:学会快速定位关键信息,识别论点、论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避免被干扰项误导。
3.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尝试对文章的观点进行质疑与反思。
4. 积累语言表达素材:对于常见的论述类文章主题,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人工智能的发展”等,可以提前进行资料整理和观点归纳,以备不时之需。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鼓励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强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广度。只有将阅读理解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
总之,2018年高考语文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不仅是对学生知识储备的检验,更是对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考察。通过对这一部分的系统训练与深入理解,考生能够在考试中更加从容应对,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