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名称:
《巧手做灯笼》
二、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灯笼的基本结构和用途,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2. 技能目标: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学会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进行简单制作。
3. 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兴趣,增强亲子互动与合作意识。
三、活动准备:
- 材料准备:彩色卡纸、剪刀、胶棒、蜡笔、竹签或吸管、灯笼挂绳、彩带等。
- 环境准备:布置一个温馨、富有节日氛围的教室,播放轻柔的中国民乐。
- 教师准备:提前制作好示范作品,准备好讲解内容和引导语。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过年的时候挂在门口的灯笼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用呢?”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经验。随后展示一些灯笼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灯笼的形状、颜色和装饰。
2. 讲解与示范(8分钟)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如何制作灯笼,步骤如下:
- 将卡纸对折,画出一个圆形或方形的灯笼轮廓,剪下。
- 在灯笼上用蜡笔画上图案或写上祝福语。
- 用胶棒将灯笼的两侧粘贴固定,形成一个立体的灯笼。
- 将竹签或吸管穿过灯笼顶部,系上挂绳,完成灯笼制作。
3. 幼儿操作(20分钟)
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开始自己动手制作灯笼。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并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进行装饰。
4. 展示与分享(7分钟)
幼儿完成作品后,组织一次小型“灯笼展览”,请每位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他们是如何设计的,表达了什么愿望。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表扬幼儿的创意和努力。同时,可以建议家长在家中和孩子一起制作更多灯笼,体验家庭节日氛围。
五、活动延伸:
- 在班级中设置“灯笼角”,供幼儿继续创作和展示。
- 结合春节主题,开展“猜灯谜”、“赏花灯”等活动,丰富节日文化体验。
六、注意事项:
- 使用剪刀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划伤。
- 鼓励幼儿独立思考,但必要时给予适当帮助。
- 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可提供半成品材料,降低难度。
七、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够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部分幼儿在剪裁和粘贴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及时给予帮助,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今后可增加更多个性化指导,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
备注: 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注重幼儿的参与感和趣味性,使传统文化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