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月夜原文及赏析】《月夜》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与对时局的忧虑。这首诗虽篇幅不长,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意境,是杜甫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原文: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意解析: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杜甫被叛军所困,无法与家人团聚。诗中描写的是他在战乱中遥望远方,想象妻子在月夜下独自望月的情景,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人的牵挂。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绘了自己在异地他乡,而妻子则独自一人在鄜州(今陕西富县)望着同一轮明月。一个“独”字,道尽了离别之苦。
-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诗人虽然心疼年幼的孩子们,但又觉得他们尚未成年,还不懂得思念远方的亲人。这一句既表现了他对孩子的怜爱,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伤感。
-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这两句是对妻子形象的细腻描写。她因长久伫立而头发沾湿,肌肤在清冷的月光下显得格外凄凉。诗人用极富画面感的语言,将妻子的孤独与美丽刻画得淋漓尽致。
-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最后一句,诗人表达了对未来团聚的渴望。希望有一天能够与妻子并肩而坐,共同沐浴在月光之下,泪水不再流淌。这不仅是对团圆的期盼,也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诗中通过描绘月夜下的场景,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紧密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哀婉的氛围。
2. 语言简练:全诗共八句,每句都精准有力,没有多余的修饰,体现了杜甫“炼字炼意”的诗歌风格。
3.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妻子的思念,抒发了对家庭、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总结:
《月夜》不仅是一首描写夫妻情深的诗作,更是一首反映战乱年代人民苦难的作品。它以其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成为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读此诗,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无奈与坚韧,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那份深沉的爱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