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苏武传》作为一篇经典的历史人物传记,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本文将围绕《苏武传》中的文言文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与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常见用法和语法结构。
一、作者及背景介绍
《苏武传》出自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是《汉书·李广苏建传》中的一部分。文章主要讲述了西汉时期使节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始终不屈服于敌人的威逼利诱,最终返回汉朝的故事。通过这一历史事件,展现了苏武坚贞不屈、忠君爱国的高尚品格。
二、文言实词归纳
1. 使:出使
- 例句:“使匈奴,留十年。”
2. 亡:逃亡
- 例句:“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欲杀卫律。”
3. 降:投降
- 例句:“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4. 谢:感谢、辞谢
- 例句:“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5. 徙:迁移、调任
- 例句:“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6. 牧:放牧
- 例句:“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三、文言虚词归纳
1. 之:代词、助词
- 例句:“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之”作助词)
2. 以:因为、用来
- 例句:“以状语武。”(表示原因)
3. 于:在、对
- 例句:“武曰:‘自分已死久矣!’”(“于”表对象)
4. 而:并且、却
- 例句:“单于愈益欲降之。”(表递进)
5. 其:他的、那
- 例句:“其一人夜亡。”(代指某人)
四、特殊句式归纳
1. 宾语前置
- 例句:“何以汝为见?”(应为“以何见汝为?”)
2. 省略句
- 例句:“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省略主语“你”)
3. 被动句
- 例句:“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不至”即“未到”,被动含义)
4. 判断句
- 例句:“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也”表判断)
五、古今异义词归纳
| 古义 | 今义 |
|------|------|
| 食 | 吃饭 | 食物 |
| 士 | 士兵 | 士人、知识分子 |
| 会 | 正好、恰逢 | 会议、聚会 |
| 谢 | 感谢 | 推辞、道歉 |
六、通假字归纳
1. 亡:通“无”,没有
- 例句:“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欲杀卫律。”
2. 见:通“现”,显现
- 例句:“何以汝为见?”
3. 畔:通“叛”,背叛
- 例句:“畔者,皆为陛下所杀。”
七、文化常识补充
- 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长期与中原王朝发生冲突。
- 单于:匈奴首领的称号。
- 节:象征使者的身份,苏武持节出使,后一直保留此节,表现其忠诚。
- 北海:指今贝加尔湖一带,当时为边远之地,环境恶劣。
八、主题思想总结
《苏武传》通过苏武在匈奴十九年的坚持与忍耐,歌颂了他忠于国家、坚守气节的崇高精神。文章不仅刻画了苏武的英雄形象,也反映了汉代外交政策的复杂性以及个人命运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
九、阅读建议
1. 多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 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文意;
3. 积累文言词汇,提升阅读能力;
4. 思考苏武的精神品质,联系现实生活,增强人文素养。
结语:
《苏武传》不仅是一篇文言文典范,更是一部弘扬民族气节、体现忠诚精神的佳作。通过对本文的深入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念,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