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背诵杜牧的《山行》,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含义,如“寒山”、“石径”等,并能解释其在诗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来解读诗歌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山行》的内容及其所描绘的画面,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欣赏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包括它的结构美、语言美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秋天景色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画面中都有哪些元素,然后提问:“你们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为什么?”接着引入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山行》,告诉学生们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山间风光的作品。
(二)初读感知
请全班同学齐声朗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之后再指名几位同学单独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精读感悟
1. 分析诗句
- “远上寒山石径斜”,描述了诗人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向上攀登的情景,“寒山”不仅指山势高峻寒冷,也暗示了季节特征——深秋时节。
- “白云生处有人家”,展现了云雾缭绕之间隐约可见的村落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又温馨的感觉。
- “停车坐爱枫林晚”,表达了作者因为喜爱枫树林傍晚时分那绚烂多彩的颜色而停下脚步驻足观赏的心情。
- “霜叶红于二月花”,将经霜后的枫叶比作春天盛开的花朵,突出了其鲜艳夺目的特点。
2. 探讨主题思想
通过对上述四句诗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山行》不仅仅是一幅生动形象的山水画,更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由衷的喜爱之情。此外,在这首短小精悍的绝句里还隐含着哲理意味——即使是在萧瑟肃杀的秋冬季节,依然有美丽的事物存在,鼓励人们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于“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理解,并鼓励大家用文字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眼中最美的秋天景色。最后,请几位代表分享他们的作品,全班共同交流心得。
四、作业布置
1. 背诵默写《山行》;
2. 查找其他描写秋天的古诗词,下节课一起分享交流;
3. 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尝试创作一首小诗。
五、板书设计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或者理解不到位的情况,这就需要老师及时调整策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