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关于古代人类活动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远古居民生活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例如,可以播放一段简短的动画,描绘原始人如何使用工具、采集食物等场景。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元谋人的发现过程及其基本特征;掌握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存状况,包括使用的石器类型、火的使用情况以及社会组织形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看相关纪录片等方式获取信息,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会运用考古资料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尊重科学事实、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品质。
三、重点难点
重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主要特点及其区别;
难点:理解远古居民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以及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文化交流现象。
四、教学准备
教师需提前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地图册等相关材料;同时也可以邀请当地博物馆的专业人士来校作专题讲座。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1. 元谋人
介绍元谋人的发现地云南省元谋县,讲述其作为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代表的重要性。强调当时生活环境恶劣但仍然顽强生存下来的智慧。
2. 北京人
详细讲解北京人的化石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晚期阶段。说明他们已经能够制造打制石器并学会控制火源用于取暖、照明及烹饪食物等方面。
3. 山顶洞人
描述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更进步之处在于不仅掌握了磨光钻孔技术还能制作骨针等细小物件。此外还应注意两者在体貌特征上的差异。
(二)课堂互动环节
组织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考古学家、导游等),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根据提供的线索找到隐藏在校园内的“远古遗迹”。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六、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归纳出三个时期远古居民的发展脉络,并鼓励大家继续关注更多关于中国史前文明的研究成果。
七、作业布置
要求每位同学回家后查阅资料,整理一份简短报告,谈谈自己对于远古居民生活方式的看法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