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的模块,而空间向量作为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合理运用空间向量,可以将复杂的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运算,从而简化求解过程。以下将以几个典型的例题为例,展示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具体应用。
例题1:证明线面平行
已知正方体ABCD-A₁B₁C₁D₁,点E为棱BB₁的中点,F为棱CC₁的中点。试证明直线EF与平面A₁B₁C₁D₁平行。
解题思路:
1. 建立坐标系:以正方体的一个顶点为原点O,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2. 确定点的坐标:根据题目条件,设正方体边长为a,则各点坐标可表示为:
- A₁(0, 0, a), B₁(a, 0, a), C₁(a, a, a), D₁(0, a, a)
- E($\frac{a}{2}$, 0, $\frac{a}{2}$), F(a, a, $\frac{a}{2}$)
3. 计算向量: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得$\overrightarrow{EF} = (a-\frac{a}{2}, a-0, \frac{a}{2}-\frac{a}{2}) = (\frac{a}{2}, a, 0)$。
4. 验证平行关系:观察平面A₁B₁C₁D₁的方向向量,发现其法向量为$\vec{n} = (0, 0, 1)$。显然$\overrightarrow{EF} \cdot \vec{n} = 0$,说明$\overrightarrow{EF}$与平面A₁B₁C₁D₁垂直,因此EF与该平面平行。
例题2:求二面角大小
已知三棱锥P-ABC,其中PA⊥平面ABC,且AB=AC=2,BC=$\sqrt{2}$。若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1,求二面角B-PC-A的大小。
解题思路:
1. 建立坐标系:以A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AC所在直线为y轴,AP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2. 确定点的坐标:设B(2, 0, 0),C(0, 2, 0),P(0, 0, 1)。
3. 计算向量:分别求得$\overrightarrow{PB} = (2, 0, -1)$和$\overrightarrow{PC} = (0, 2, -1)$。
4. 求法向量: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vec{n}$,则由$\vec{n} \cdot \overrightarrow{PB} = 0$及$\vec{n} \cdot \overrightarrow{PC} = 0$,可解得$\vec{n} = (1, 1, 2)$。
5. 计算夹角余弦值:利用公式$\cos\theta = \frac{\vec{n} \cdot \overrightarrow{PA}}{|\vec{n}| |\overrightarrow{PA}|}$,最终得出二面角大小。
例题3: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l₁:$\frac{x-1}{2} = \frac{y+2}{3} = z$,l₂:$\frac{x}{1} = \frac{y-1}{2} = \frac{z+1}{-1}$。求这两条直线之间的最短距离。
解题思路:
1. 化简方程:将两直线参数方程化为标准形式。
2. 确定方向向量:l₁的方向向量为$\vec{d_1} = (2, 3, 1)$,l₂的方向向量为$\vec{d_2} = (1, 2, -1)$。
3. 求公垂线方向向量:计算$\vec{d} = \vec{d_1} \times \vec{d_2}$。
4. 计算距离:利用公式$d = \frac{|\vec{d} \cdot \vec{AB}|}{|\vec{d}|}$,其中$\vec{AB}$为任意一条直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直线上的点的向量。
通过以上三个例题可以看出,空间向量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传统几何问题,还能提供一种更加直观和高效的解题方法。希望这些例子能对大家理解和掌握空间向量的应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