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尖利物品及其潜在危险。
2.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学会如何避免与尖利物品接触或使用时受伤。
3. 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1. 各种尖利物品图片(如剪刀、针、小刀等)。
2. 视频短片:《小心尖利的东西》。
3. 安全小贴士卡片若干。
4. 场景布置: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比如厨房、教室等,放置一些代表性的尖利物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尖尖的吗?”鼓励孩子们积极发言,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接着展示准备好的尖利物品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物品的特点以及可能带来的伤害。
二、观看视频
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小心尖利的东西》视频短片,让幼儿直观地看到尖利物品在不当使用下可能导致的后果。观看结束后,请几位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并总结出尖利物品的危害性。
三、情景模拟
将教室布置成不同场景,例如厨房、教室等,并在其中放置一些代表性的尖利物品。教师带领幼儿逐一进入每个场景,指出哪些地方存在安全隐患,并教导他们正确的处理方法。例如,在厨房里不要随意触碰刀具;在教室里不要玩弄文具中的小刀片等。
四、互动游戏
设计一个名为“找茬”的小游戏,给每位小朋友发放一张安全小贴士卡片。卡片上画有包含安全隐患的画面,比如有人拿着剪刀奔跑或者把针随意乱放。小朋友需要找出画面中存在的问题,并说出正确做法。这个游戏既能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又能加深他们对安全知识的记忆。
五、总结提升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集体讨论会,邀请所有小朋友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点,并强调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的事情。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互相提醒彼此注意安全事项,形成良好的互助氛围。
延伸活动:
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检查家中是否存在类似的隐患,并尝试制定一份家庭安全公约。这样不仅能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还能增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
通过以上环节的设计,相信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关于尖利物品安全的知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