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翻译:
王充年幼时便失去了父亲,他在乡里以孝顺著称。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求学,拜扶风人班彪为师。他喜欢广泛阅读书籍,但不拘泥于逐字逐句地死记硬背。由于家里贫穷买不起书,他常常到洛阳的书店去浏览售卖的书籍,只要看一遍就能记住内容,于是他广泛通晓了各种学派和众多流派的学问。
注释:
1. 少孤:指小时候失去父亲。
2. 称孝:被称赞为孝顺的人。
3. 太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4. 扶风班彪:扶风是地名,班彪是当时的著名学者。
5. 守章句:指专注于对经典著作的文字解析。
6. 市肆:集市上的店铺。
7. 辄能诵忆:总是能够背诵并记住。
8. 博通:广泛精通。
这段文字讲述了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早年的求学经历,展现了他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克服物质困难的能力。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在逆境中坚持学习,并且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知识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