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建筑节能领域,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能耗水平。因此,准确评估和监测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对于提高建筑能效具有重要意义。本规程(JGJT357-2015)旨在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提供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一、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及扩建建筑中各类围护结构(包括墙体、屋顶、地面等)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工作。同时,也适用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围护结构性能评估。
二、检测原理与方法
1. 热流计法:通过安装热流计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温差以及通过该结构的热流量,进而计算得出传热系数。
2. 防护热箱法:利用防护热箱装置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热传导过程,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所需参数值。
3. 红外成像技术:采用高精度红外摄像设备对被测对象进行扫描记录,并结合相关软件完成图像处理与数据分析。
三、仪器设备要求
所有参与检测工作的仪器设备必须经过校准且处于有效期内;操作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应资质证书方可上岗作业。此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确保测试环境稳定无干扰;
- 正确选择合适的测量位置;
- 记录完整的原始数据资料。
四、结果评价标准
根据检测所得结果按照国家标准GB/T 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相关规定作出综合评判。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则应采取措施予以整改直至达到合格标准为止。
五、注意事项
1. 在整个检测流程当中务必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对于特殊情况下无法按常规程序执行时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寻求解决方案;
3. 定期维护保养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结论
综上所述,《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GJT357-2015)是一部全面而严谨的技术文件,它不仅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而且也为今后类似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领会其中精髓并在日常工作中加以灵活运用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节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