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校园内师生健康安全,规范学校隔离室的管理与使用,特制定本制度。学校隔离室是针对在校师生出现身体不适或疑似传染病等情况时提供临时安置和初步处理的重要场所。其管理和运行需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以保障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一、隔离室设置与设施配备
1. 位置选择:隔离室应设在学校相对独立且通风良好的区域,远离教学区和生活区,避免交叉感染。
2. 基本设施:室内需配备床铺、消毒用品(如酒精、含氯消毒剂)、防护装备(如一次性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体温计以及必要的医疗设备。
3. 标识明确:隔离室门口应悬挂醒目的标识牌,注明“隔离室”字样,并标明紧急联系电话。
二、人员职责分工
1. 管理员职责:
- 负责隔离室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
- 对进入隔离室的人员进行登记并记录相关情况;
- 定期检查隔离室内物资储备是否充足。
2. 教师/班主任职责:
- 发现学生身体异常时,及时报告校医并协助将其送至隔离室;
- 做好班级内其他学生的安抚工作,防止恐慌情绪蔓延。
3. 校医职责:
- 对进入隔离室的学生或教职工进行初步诊断及健康评估;
-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就医治疗;
- 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三、操作流程
1. 发现异常:当发现有学生或教职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立即通知校医并引导其前往隔离室。
2. 初步处理:校医对被隔离者进行体温测量、询问病史等操作;同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3. 后续跟进:若确诊为普通感冒或其他非传染性疾病,则由家长接回治疗;若怀疑为传染病,则按照疾控中心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4. 环境消杀:每次使用后,必须对隔离室进行全面彻底地清洁与消毒,确保无残留病毒细菌。
四、注意事项
- 所有参与隔离工作的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防疫规定,穿戴好防护服后再接触被隔离对象。
- 在未得到专业指导前,不得擅自将任何物品带出隔离室。
- 家长接到通知后应及时赶到学校接走孩子,并配合医生完成后续诊疗过程。
通过以上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内疾病传播的风险,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希望全体师生能够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安排,在遇到问题时保持冷静理性,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以上内容旨在构建一个全面而细致的学校隔离室管理制度框架,既体现了实用性又兼顾了可操作性,希望能帮助各所学校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