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词的基本知识,理解《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3. 感悟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介绍苏轼的生平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四川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赋、散文、书、画等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 简介本词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是苏轼悼念亡妻王弗而作。王弗十六岁时嫁给苏轼,夫妻恩爱,但不幸早逝。十年后的一个夜晚,苏轼梦见了亡妻,醒来后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词作。
二、整体感知
1. 听录音范读,学生跟读。
2. 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词的内容。
三、深入研读
1. 解释词句含义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 分析词的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
词中通过梦境描写,把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梦中的景象温馨美好,现实却是孤独凄凉,形成了鲜明对比,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语言凝练
全词仅五十六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情感。每一句都经过精心锤炼,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3)结构严谨
上阕写梦前的惆怅,下阕写梦中的相见,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四、课堂讨论
1.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词中既有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也有对现实孤独处境的感慨,更有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2. 你认为这首词最打动你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引导。
五、总结全文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词。它不仅展现了苏轼卓越的艺术才华,更体现了他对亡妻真挚深厚的感情。希望同学们能从中体会到亲情的伟大,珍惜眼前人,莫待无花空折枝。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 阅读苏轼其他悼亡作品,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板书设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上阕:梦前惆怅——十年生死两茫茫……
下阕:梦中相见——夜来幽梦忽还乡……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个别学生在理解词义方面存在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些细节问题,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